- IC型号
企业档案
- 相关证件: 
- 会员类型:普通会员
-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中航路华强广场A座16
- 传真:0755-83290789
- E-mail:3004217962@qq.com
一“芯”难求或将延续至2022年
发布时间: 2021/12/23 10:30:37 | 209 次阅读
[转载]原文链接:https://t.cj.sina.com.cn/articles/view/7517400647/1c0126e47059023632?cre=tianyi&mod=pctech&loc=14&r=
“2022年期间许多类型的芯片仍将面临短缺,但不会像2021年那么严重,并且不会波及所有芯片,短缺将主要集中在少数芯片上。”德勤中国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廉勋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2021年中期,多种半导体供应出现紧缺,客户不得不等待20-52周的时间,生产被迫延迟甚至停止,收入损失达数百亿美元。到2022年底,芯片交货周期将接近10-20周。到2023年初,行业将达到基本平衡。
廉勋晓是在德勤日前举行的《2022科技、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》(下称“通知”)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。
德勤世界科技、传媒和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Ariane Bucaille称,“新冠肺炎疫情下,我们对新技术的接纳不断加速,通过构筑数字化的世界,我们彼此之间的连接不断紧密。不论是各类电子设备,还是智能汽车,随着越来越多产品实现数字连接,芯片的需求量将不可小觑。随着Wi-Fi 6和5G等技术的发展,我们之间的连接只会愈发紧密,各行各业正在目睹的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快。”
在廉勋晓看来,芯片长期短缺的原因可归结为一大因素——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,需求激增,并因疫情而加速扩大。消费电子设备并非推动需求增长的仅有因素,更不是主要因素。工业领域的所有机械产品正日益向数字化转变,各个垂直领域都愈发依赖数字化。比如电子设备和数据中心、汽车、医疗等行业都有增长。
芯片制造商在竭尽全力应对需求增长。世界前三大半导体制造商宣布2021年累计年度资本支出超过600亿美元,并可能将在2022年投入更多资金。其中部分用于增加现有芯片厂的产能,但也有部分用于建设新的工厂,如英特尔耗资逾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两座新芯片厂。此外,2021年和2022年对芯片初创企业的创投资本投资总额将达到过去15年年均投资额的三倍以上。
为防止未来出现短缺,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在努力推动提高本地供应。截至2020年,半导体代工生产有81%位于中国台湾和韩国。美国、欧盟、中国都致力于提高本国和本地区的半导体制造能力,即“本土化”进程。
《通知》认为,本土化不仅是为避免出现短缺,也是为加强国家和地区安全,旨在降低芯片制造行业历来高度集中于极少数地区所带来的风险——过去是硅谷,近年来则是中国台湾和韩国。长远而言,这可能意味短缺将会减少,但代价是效率降低。与此同时,提高芯片制造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
尽管如此,世界创投机构向半导体初创公司投资额正在不断攀升,德勤世界预测,2022年世界创投机构将向半导体初创公司投资超过60亿美元。
廉勋晓表示:“这些投资中很大一部分将进入中国企业。从2019年到2020年,在中国半导体公司方面的投资增长2倍,仅2021年上半年,世界创投机构在中国芯片公司方面的投资额为38.5亿美元。”
廉勋晓是在德勤日前举行的《2022科技、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》(下称“通知”)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。
德勤世界科技、传媒和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Ariane Bucaille称,“新冠肺炎疫情下,我们对新技术的接纳不断加速,通过构筑数字化的世界,我们彼此之间的连接不断紧密。不论是各类电子设备,还是智能汽车,随着越来越多产品实现数字连接,芯片的需求量将不可小觑。随着Wi-Fi 6和5G等技术的发展,我们之间的连接只会愈发紧密,各行各业正在目睹的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加快。”
在廉勋晓看来,芯片长期短缺的原因可归结为一大因素——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,需求激增,并因疫情而加速扩大。消费电子设备并非推动需求增长的仅有因素,更不是主要因素。工业领域的所有机械产品正日益向数字化转变,各个垂直领域都愈发依赖数字化。比如电子设备和数据中心、汽车、医疗等行业都有增长。
芯片制造商在竭尽全力应对需求增长。世界前三大半导体制造商宣布2021年累计年度资本支出超过600亿美元,并可能将在2022年投入更多资金。其中部分用于增加现有芯片厂的产能,但也有部分用于建设新的工厂,如英特尔耗资逾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两座新芯片厂。此外,2021年和2022年对芯片初创企业的创投资本投资总额将达到过去15年年均投资额的三倍以上。
为防止未来出现短缺,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在努力推动提高本地供应。截至2020年,半导体代工生产有81%位于中国台湾和韩国。美国、欧盟、中国都致力于提高本国和本地区的半导体制造能力,即“本土化”进程。
《通知》认为,本土化不仅是为避免出现短缺,也是为加强国家和地区安全,旨在降低芯片制造行业历来高度集中于极少数地区所带来的风险——过去是硅谷,近年来则是中国台湾和韩国。长远而言,这可能意味短缺将会减少,但代价是效率降低。与此同时,提高芯片制造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
尽管如此,世界创投机构向半导体初创公司投资额正在不断攀升,德勤世界预测,2022年世界创投机构将向半导体初创公司投资超过60亿美元。
廉勋晓表示:“这些投资中很大一部分将进入中国企业。从2019年到2020年,在中国半导体公司方面的投资增长2倍,仅2021年上半年,世界创投机构在中国芯片公司方面的投资额为38.5亿美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