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IC型号
企业档案
- 相关证件: 
- 会员类型:普通会员
-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中航路华强广场A座16
- 传真:0755-83290789
- E-mail:3004217962@qq.com
2021年成北斗应用爆发元年 时空智能拓展产业未来增长空间
发布时间: 2021/6/7 14:16:14 | 200 次阅读
[转载]原文链接:
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,各种北斗应用正逐步在越来越多行业实现落地。认为未来北斗应用领域的边界会持续突破,时空智能服务将成为驱动行业纵深发展的方向,业界则需要进一步增强应用创新。
2021年成北斗应用爆发元年
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、独立运行,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卫星导航系统。2020年7月31日,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,标志着北斗系统全面迈进服务新阶段。
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期发布的《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,较2019年增长约16.9%。截至2020年底,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1.5亿片;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/套(含智能手机);2020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、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突破100万片。
2021年北斗系统的各类特色服务正加速推广应用,高水平的北斗高精度应用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。近日,小米通过与千寻位置、高德地图合作,新两款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1 Pro、11 Ultra将上线车道级导航服务,用户在手机上就能实现车道级导航。这也是小米手机首次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。
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何玉彬表示,北斗系统当前已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。自系统开通以来,国内正大力推动交通、电力、石化等行业以及福建、山东等区域示范项目落地,同时拓展分米级、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和大众化应用;深化北斗与新技术融合发展,聚力打造“北斗+”“+北斗”产业新模式新业态。
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应用创新犹待增强
目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、公共安全、救灾减灾、农林牧渔、城市治理等行业,融入通信、金融、电力、水利等国家关键领域基础设施建设,加速进入大众消费类电子产品,走向大众应用。“融平台、融数据、融技术、融终端”成为北斗与其他新技术手段结合应用的新模式,新的应用样式和形态层出不穷,赋能各行各业提质升级。
“北斗应用领域的边界会不断突破。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认为,卫星导航是现代时空信息服务的和基础,北斗系统作为功能强大、性能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,对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和造福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,要把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时空数据资源底座筑牢,更要让时空普惠服务能力酣畅释放。
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现在大家对北斗的热情非常高。2021年之所以会成为北斗应用爆发元年,是因为北斗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天上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,一部分是由千寻建设运营的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“全国一张网”,其中,北斗三号系统去年7月建成开通后,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过程,今年的整体服务才更加稳定。
“所以,2021年是中国真正拥有了化的卫星导航系统,而且这个系统的能力非常完备,各个产业就非常愿意深度集成。”陈金培表示。
据他介绍,在当前的北斗热潮中,比较热的领域包括精准智能服务和芯片。其中,在精准智能服务方面,以前只有千寻在做,但是从2019年、2020年开始有新的厂商加入进来,大家都觉得精准时空的热度会像前几年的云计算一样,将成为北斗产业很大的机会。另外,各种智能设备要搭载北斗功能,芯片是一个重要基础。因此,“智能服务+芯片”成为了当前北斗产业的热门。
与此同时,在陈金培看来,目前业界热衷于争抢汽车导航、手机等一些热门市场,而在应用创新上相对投入仍比较少,因为应用创新难度更高。但对于推动北斗发展来说,更关键的是要增强应用创新,通过创新使北斗功能无处不在,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。
时空智能服务扩展行业未来增长空间
当前,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。截至2020年底,业内相关上市公司(含新三板)总数为84家,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7.79%左右。
预测,预计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翻一番,突破万亿元大关,市场份额翻两番。北斗产业将向更宽范围、更高水平、更高层次迈进。
“人类对于时间与空间位置的需求,正逐渐从粗略走向精准、从事后走向实时、从静态走向动态、从区域走向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表示,在这场智能化浪潮中,时空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,卫星导航系统面临新一轮挑战和变革,中国有望打造起“高、中、低轨卫星与地基增强系统相结合”的理想的时域和空域连续无缝的立体化时空基准服务系统。
“面向未来汽车、手机等百亿级终端设备对时空智能服务接入的需求,一张高连续性、高稳定性、高可用性、高安全性的时空网,让时空智能变成像水、电、煤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,激发万物智能时代的创新潜力。”陈金培表示,自疫情以来,千寻投入非常大的精力主要在两件事情上,一是城市级的操作系统建设;二是催生新的智能设备,只有新的智能设备产生,产业才能拥有更多新的发展空间。
《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》指出,北斗正全面迈向综合时空体系发展新阶段,将带动形成数万亿规模的时空信息服务市场。精准时空服务正逐渐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。
围绕建设更加泛在、更加融合、更加智能、更加安全的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,着力推进体系化融合创新,实现定位、导航、授时(PNT)技术更广泛应用于移动网、互联网、物联网、车联网,将当前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极大拓展,形成更大的产值规模是产业发展的未来总路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