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IC型号
企业档案
- 相关证件: 
- 会员类型:普通会员
-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中航路华强广场A座16
- 传真:0755-83290789
- E-mail:3004217962@qq.com
加快创新突破 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——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述评之二
发布时间: 2021/12/30 9:48:24 | 203 次阅读
今年以来,我国工业经济总体持续恢复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,基础和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取得进展,集装箱产量成倍增加,光伏、风电、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。加快推进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,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,加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创建力度,加快培育国度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成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根本保证。
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必须加强产业创新,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制造业的重心就是创新,就是掌握关键重心技术”。当前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量子信息、生命科学、先进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,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市场竞争的制高点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综合实力持续提高,结构调整不断优化,创新能力大幅攀升,企业实力显著增强,但是,关键重心技术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,“卡脖子”风险日益加剧。我们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,聚焦集成电路、关键软件、关键新材料、重大短板装备、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,增强关键领域、关键环节、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;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,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,有序推动5G、数据中心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,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;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,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,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。我们要重点围绕重心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、基础电子元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关键软件等瓶颈短板,启动一批产业化工程化攻关项目,完善“揭榜挂帅”等市场化机制,推动首台(套)装备、首批次材料、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,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下大力气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。
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必须将强链补链作为抓手,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。
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、207个工业中类、666个工业小类,是世界仅有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,超过四成的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yi,已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yi制造大国地位。近几年,随着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,本土化、区域化、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,制约和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。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指出,所谓“强链”,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,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,增强发展主动权。所谓“补链”,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,确保关键时候不“掉链子”。我们要全面系统梳理制造业产业链,建设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,找准薄弱环节和风险点,坚持自主可控、安全高效,打好产业基础高等化、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;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,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着力实现“点”上的突破,增强“线”上的韧性,加快“面”上的升级,培育“系统”上的优势,持续增强高铁、电力装备、新能源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,加快布局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前沿领域;切实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,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,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。
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还须创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,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。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,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建,有利于汇聚生产要素、优化资源配置、营造产业生态,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。我们要深入推进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,加快构建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重心节点、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体系,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。今年11月,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、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、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,我国国度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到了21家。我国还建成2家国家地方共建中心,带动各地培育建设203家省级中心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建设,为我国工业进一步提高重心竞争能力,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,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我们要落实国家培育shi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大战略部署,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,采取“赛马”机制,在电子信息、高端装备、汽车、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;引导地方聚焦产业基础好、比较优势突出的行业或细分领域,改造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,培育一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。今年3月,工信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,遴选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。这些重大举措,有力推动了我国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,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,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,增强我国科技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。